Skip to content

解直錕和中植系背後的那些事

某天晚上,一則訃告在金融圈裡炸鍋了,大名鼎鼎的中植系老闆,歌星毛阿敏的富豪老公解直錕突發心髒病去世。

晚上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陰謀論者紛紛冒泡泡。

這麼多年來,作風彪悍的中植系年年都傳壞消息,年年都暴雷,但它就像不死的小強一樣,每每都頑強的挺過來了。

市場上非常有名的財經媒體《財新網》曾經發表過一系列專錘中植系的文章,其中包括並不限於:

康得新2毛錢退市 “中植系”全虧清倉出局;

偽造淨值、挪用財產 擬赴美IPO的廣州私募基岩被罰;

潛逃16年,伊春市委原書記吳杰凱成都落網;

恆大地產逼宮見成效,第一大戰投山東高速態度不明;

當然,其中最被熱議的還是一篇被404的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

在2020年5月那篇著名的文章裡,《財新》報導,中植系的證券資產已面臨近千億的浮虧。

財新報告一出,市場上眾多自媒體跟進,一時間激得企業趕緊出來闢謠。

怎麼說呢,不信謠,不傳謠,只從市面上公佈的被證實準確的財經新聞裡看中植系的問題,其實問題也頗多。

十二年前,沉寂了多年的信託業突然迸發了新生,從前在金融圈裡排不上號的信託經理,一下子成了有名的高薪美差。

08年次貸危機以後,全世界都開啟了一波救市熱潮,4萬億出爐以後,各地跟進,但很快就因為經濟過熱引來了調控。

一路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不停加碼,這就導致銀行正規的信貸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解決4萬億後續的資金需求,怎麼辦?搞金融創新的瞄準了信託的牌照,以及打著財富管理口號的影子銀行業務。

信託有剛性兌付的隱形擔保,又能給出高額利潤,沒有人是傻子,能多搞點利息哪個不要?

這就是表內融資和表外融資的區別,金融行業看起來蒸蒸日上,但要知道,社會上財富總體增長就那麼多,如果金融行業拿走了太多的好處,那麼實體經濟勢必就被持續抽血。

這不難理解吧!

2010年資金最緊張的時候,我記得我經手過一筆小銀行的承兌匯票,年化竟然幹到了20%,這意味著什麼?

信託幫地方平台做一筆表外業務,最多可以乾到25%的年化,當然,給到理財客戶的肯定沒那麼多,客戶能拿到15%的年化,剩下的,代銷機構跟信託公司分成了。

這麼高的利息,誰能承擔的起呢?

搞礦的,做貿易的,做房地產的,以及地方融資平台。

煤炭行業有一段時間要關停並轉,規模不夠的,環保不達標的都必須斥重資整改,於是各種錢滿天飛,有正規的金融機構介入,也有民間高利貸橫行。

2012年開始,煤價暴跌,緊接著神木、鄂爾多斯大量的民間貸款機構暴雷。

螺紋鋼價格暴跌也帶走了一批做鋼貿的,做有色金屬貿易的暴雷的也很多。

其實市場波動屬於正常現象,假如大家看看煤炭、鋼鐵、有色歷年來的價格你會發現,假如只是做貿易,單純的貿易,行業是不可能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倒閉潮,可惜的是,行業太賺錢了,於是金融就開始帶著各種誘人的包裝來了,人人都以為自己可以順利的跑贏市場,找到下一個接盤俠,然而高昂的資金成本,很快就把可能接盤的人購買力都榨乾了,於是大家一起被套。

道理很簡答,小資金偶爾賺到超額利潤這很正常,但是到了一定規模的大資金,天天都有超額利潤,你覺得可能嗎?現實嗎?社會承受的起嗎?

一旦承受不起,那麼後果就是大家一起完蛋,誰錢少,還能想辦法跑掉,錢多的,肯定跑不掉,沒誰接得住。

來看看中植系裡最明星的單品,中融信託的發展吧:

2009年,中融信託的信託資產管理規模為1000億元左右,2014年,信託資產管理規模就超過7000億元,2020年達到8898億元;

信託的資金都是有成本的,你不承諾高額回報,會有人把錢給你去管理嗎?

原本信託的募集都是很簡單的,有項目,審核通過,市場募集,但是市場發展的很快,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那麼怎麼快人一步呢?很簡單,我自己有自己的大把資金,你項目過來只要匹配了,馬上就能給你錢,就這個速度,競爭優勢就來了。

那麼錢從哪裡來?搞個資金池唄!

其實銀行的信貸資金本來就是個資金池,但是銀行是金融安全的定海神針,以穩為第一,監管非常嚴密,信託之所以能火爆,主要還是管理層在嚴控信貸資金的投放。

2013年,銀行理財資金搞了一次斷片,這就是著名的錢荒事件,銀行理財搞短債長投,中間沒銜接好,終於集體爆發了,從此以後,銀行的理財資金池項目就被限制掉了,當然,搞點擦邊球的有,但敢於像以前那樣玩得太HIGH的,基本都沒了。

於是信託們幹起了自己的資金池,既然銀行的資金池能出問題,信託受到的約束更少,在理論上說,那是更容易出問題。果然,後面不少真的出了問題,於是管理層開始出手清理非銀金融機構手上的影子銀行了。

2018年4月召開了一次信託業監管工作會議,會議重點提出,三年內清理信託公司非標資金池業務。

頒布的指導意見指出:金融機構應當做到每隻資產管理產品的資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特徵的資金池業務。

這對整個市場的打擊還是挺大的,2018年,股民難忘的一年,說了都是淚。

三年清理之約,意味著到2021年無論如何都得結束了。

這叫要了親命,清理意味著只出不進,後續資金斷片了,很容易出大件事。

於是有些信託公司又換了個稱呼叫做TOT,實際上換湯不換藥,最後要出事還是得出事。

2020年6月,四川信託的TOT暴雷了。

所謂四川信託扮演白衣騎士盲目救火,並非四川信託里活躍著一群心地善良的傻白甜,而是自己捅了簍子,自己得想辦法去填坑,大股東濫用權力,挪用資金補自己的窟窿。

但是窟窿怎麼來的?這得問問自己了。

川信的TOT底層資產大多為風險資產,如繼續發行,則是依靠後續投資者認購的資金兌付前面的投資者。

以上的話是監管負責人對媒體說的,簡單的描述,化身為TOT的資金池,已經被他們玩成了龐氏遊戲,所有的龐氏最後只有一種結局:暴雷!

有人會說:為啥龐氏注定暴雷,那些人非要跑去玩這個遊戲呢?腦殘找死嗎?

其實這跟恆大暴雷道理是一樣的,許老闆賭上所有債權人的資產,想博一個房地產還能漲的結果,如果他贏了,那就是英明神武,輸了,就現在這樣了。

那些玩金融創新,搞資金池的人,何嘗不是這種心態呢?

他們指望自己能賭贏了,用高價弄來的錢去博一個資產暴漲的未來。

只能說他們想法很好,但地方用錯了,假如這是美國,假如他們在華爾街這麼玩,可能個個都是比巴菲特更牛逼的存在。

然而這裡不是美利堅。

金融一開始就已經定義得明明白白:服務於實體經經濟!

實體經濟才是第一重要的,金融的繁榮都是虛假繁榮,泡泡吹得有多絢爛,爆得就有多可怕。

所以每回到了金融已經過度侵奪實體經濟利潤和生存空間的時候,管理層必然會出大招予以糾正,房住不炒是這樣的,去槓桿也是如此。

沒有大水漫灌就不可能有暴漲解套,那麼債務就會隨著隨著時間成本,越來越承重,最後自然就出事了。

我只說客觀規律,並沒有去揣度誰一定會出事。

就好像你看到滿天的烏雲,當然有可能會一陣風吹來,烏雲散盡,但更大的概率烏雲會帶來大雨。

過度金融化對一個國家都是很危險的,比如說美國,那麼強大的美利堅,因為被金融捆綁變成了現在這個鬼樣子,明明通脹數據報表,美聯儲還只能睜著眼睛說瞎話,繼續放水,為什麼?

它不敢去槓桿,不敢戳破泡沫,泡沫太大了,炸了後果太嚴重了。

藍星上第一強國都已經如此了,怎麼,一個企業能比美利堅還牛逼?

你們也別詬病十年我A還在3000點上,要知道,房價漲,起碼背後還綁定了實體經濟,房地產投資固然被賦予了很多金融屬性,但關於安居的一切,卻是實實在在的民生所繫。

2008年房價暴跌的時候,我曾勸過很多客戶買房,因為股票暴跌,最後你只有一行空虛的代碼,房價跌了,你還有房子,只要在負擔範圍內的負債,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資產是會螺旋前進的,你的承受力是熨平周期的武器。

民營金控企業們,往往力小而任重,根本扛不起週期的波動,又在繁榮期無限制的放大了自己擴張的野心,一個個都想做金融帝國。

歷史一再證明,帝國主義的結果都不好。

所以一旦遇到風吹草動,操控帝國的人,都不免心力交瘁一次,一個人又有多少心力能扛得住這種消耗?

殫精竭慮之下,身體承受不了,也就容易出事了。

能把企業做那麼大規模的人,毫無疑問都是有能力的精英人才,但人之所以為人,不能成為神,是有緣故在那裡的,有些客觀規律還是要遵守的。

節制資本無序擴張,從節制自身過分的慾望開始。

See also  你好世界!

1 thought on “解直錕和中植系背後的那些事”

  1. Pingback: 乾就是了! – 不一樣的視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