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聊聊碧桂園的困境

這兩天回了一趟深圳,跟還堅持在地產一線的朋友聊了聊地產的那點事。

記得2019年我格外不看好地產,並且警告未來有可能會有大規模暴雷的時候,所有的業內朋友都在笑話我不懂購房者。

購房者其實都想住在5000平的大房子裡被傭人伺候,但那可能嗎?

同理,你讓那些人拿著萬元左右的月薪,喜滋滋的去支持大幾萬一個平方的房價,他倒是想啊,可支持的起嗎?

就好像你說促銷費,誰特麼不想消費了,問題是沒有錢消費,先要解決這個實際的問題,才能再說消費的事吧。

現在有問題的何止碧桂園?

倘若不解決居民消費能力跟地產價格之間的矛盾,所有在做地產的企業,哪怕一時間沒有出問題,未來也會出問題。

而一旦老百姓收入跟上了,誰不想買個更好的房子改善生活呢?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住更寬綽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剛需。

我就最煩那些傻叉地產人,動輒說剛需,傻乎乎的以為賣到天價的房子對於所有無房的人都是剛需,購買力不足以支撐,所有你期待中的剛需,都會自動躺平裝死。

東北的鶴崗一度成為網紅城市,雲南的個舊那些廉價的房子被網友給買空了,所以真的是年輕人不思進取想躺平嗎?

不是的,自身經濟條件和高昂房價的錯配,讓努力看起來變得毫無意義,既然那麼辛苦都過不好一生,還不如乾脆佛了,接受過不好生活的現實,好歹還能輕鬆點。

這世界有意思的點在於,所謂的業內人士才是最自以為是的一群。

在地產連環暴雷前,怎麼勸也不信,捂緊耳朵假裝一切安好的是他們。假如2020年沒有疫情爆發,全球大放水過一波,房價只怕崩的更早。

疫情其實還帶來了一波利好,比如說,給中國製造,實體經濟一段時間的發展,畢竟大疫情期間,能維持生產的也只有我們了。

疫情期間也催生了一部分暴利行業,催生了一批新富階層,給本來岌岌可危的地產行業注入了高淨值的接盤俠。

我在2019年預測的行業結局,得以續命到2021年。

當刀已經砍刀脖子邊上,還有人仰著腦袋喊大而不倒,地產過去如何如何,必須救地產,未來也會如何如何。

到現在,各種利好政策框框都來了,似乎都沒什麼效果,於是一幫所謂的業內人士才開始慌了。

人一慌就開始不斷的嚇自己,越想越可怕,各種悲觀的氛圍中,碧桂園的利空也就那麼被人為的放大了。

假如你問我,碧桂園有沒有問題,那回答肯定是有問題的。

但假如把碧桂園的問題跟恆大畫同一個等級,那也未免太扯了。

碧桂園差不多算是第一批出問題的地產企業,2017年不僅是王公子的老爹老王出事了,碧桂園也因為活玩得太花了,差點搞不下去了。

碧桂園的問題在於用合夥制激發所謂的員工狼性,狼不狼的我就不評價了,我們就講講人性。

假如你只用掏出幾百萬就能捆綁幾億幾十億甚至更大的盤子,你會怎麼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能投幾百萬的,都是賭性很重的管理層,誰都想盡可能的把槓桿用好,放大,那麼擴張起來自然就格外瘋狂。

我就見過不少人專門做給碧桂園倒騰地的業務,能做起來的,用腳趾頭都知道其中必有奧秘在。

為了拿更多的地,幹出更大的事業,碧桂園的456模式簡直殺瘋了,以致於各地屢屢傳出建築質量有問題。

按照傳統的項目模式,打工人其實跟承包商之間有個互相監督的分工協調在,但搞了合夥人制度以後,承包商的利益逐漸就跟合夥人一致化,花最少的錢,搶最快的工期,讓周轉變得更快而不必考慮後果,反正錢弄到口袋裡,到時候可以拍屁股走人,不賭才是傻子。

很多人只看到碧桂園合夥人模式下高速發展的好處,卻沒弄懂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為什麼才是世界主流,合夥人模式不是說不好,輕資產行業當然好啦,反正總公司不會投入太多,但你地產恰恰是個最最重資產的行業,把風險和收益不對等用到了極致,去對賭人性,結果能有不悲催的嗎?

有出問題傳言最多最早的大型民企發展商一直是碧桂園,這倒也有個好處,讓碧桂園的合作方還沒傻到像對恆大那樣盲目自信,如此倒也有點好處,那就是碧桂園沒辦法搞出恆大那種規模的雷。

2022年,碧桂園也被傳過暴雷,當時債券價格跌得更狠。

大家不妨想想,2023年地產行業真的比2022年更糟糕嗎?

在把碧桂園樹立為正面標杆之前,我不信管理層沒對碧桂園的問題摸底。

起碼碧桂園並沒有像恆大那樣喪心病狂的分紅過,有息的閻王賬也沒有恆大那麼多。

至於被廣為詬病的,碧桂園土地儲備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問題,這還叫問題嗎?

當全體係出現了流動性危機,銷售去化率被壓下來以後,流動性問題都會各種冒出來,但流動性問題真的就是問題嗎?

宏觀調控解決的是去熨平周期,碧桂園的流動性問題解決起來並沒有恆大那麼的難。

說白了,終歸有套舒適的大房子,是所有人的剛需,只要他們的收入能跟得上。

我之前一直說,未來中國經濟會有一種新三線建設的契機,信息產業的發展,讓中小城市擺脫被大城市吸血的宿命。

房地產是隨著人走的,如果鶴崗這樣的地方都能因為超強性價比而吸引來年輕人,憑什麼你們認為三四線城市就沒辦法吸引人口回流呢?

在特大城市裡,讓年輕人們擠在小小一塊地方,滿足所有人安居的夢想,那是絕對做不到的,但中國是大國。

之前我們說過無數次,韓國生育率下滑最大原因是經濟過於集中在首爾經濟圈,日韓都是小國,受制於地理和人口的影響,沒辦法讓經濟分散,於是只能在現有的經濟結構下苦挨,但中國不是。

我搬到一個四線線城市以後,一直有留意本地樓市,有意思的是,今年二手房市場在持續復甦,頗有點量價齊升的意思。

如果以過去幾十年裡,中國地產發展的歷史來看待三四線城市的土地,那麼很容易得出碧桂園土地儲備不值錢的結論,但中國發展如此之快,用過去的經驗來看待未來的問題,這不是刻舟求劍是什麼?

至於碧桂園現在的困境也很容理解,老百姓怕了,也不敢輕易買期房,越是有各種不利傳聞,新房去化越困難,新房去化越困難,地產公司就越容易出問題,這裡就有個很難解決的死循環。

重塑信心需要時間,債權人未必有那個耐心,因此做到碧桂園這個規模,自然就很容易各種出事。

總覺得這回的地產危機有點像2013年開始集中爆發的煤炭行業危機,當年多少民營煤炭企業死於流動性問題,但煤炭終究是剛需,過幾年,煤炭價格漲上去了,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只不過煤礦的所有人能不能扛那麼久,那就另說了。

我其實並不太擔心碧桂園,即便有流動性危機,肯定也有解決的辦法,只不過楊家還能不能牢牢掌握控制權,那卻要兩說。

無論如何,楊老闆的節操遠超許皮帶,挖的坑也是肉眼可見,並不至於爛到四處埋地雷。

See also  中國白銀的產量,已經佔據了世界的9成

1 thought on “聊聊碧桂園的困境”

  1. Pingback: 乾就是了! – 不一樣的視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