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聊聊敗掉400億,跑路的威馬

  • by

這幾天好多粉絲問我怎麼看這件事,關於威馬跑路。

能怎麼看呢? 其實我在偷偷點贊,跑得好。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車造車熱裡,新勢力們嗓門一個賽一個的大,大家都很會行銷,但未必真的有自主產能,充其量就是個組裝廠,連個正規的資質都沒有。

但威馬是可以自主造車的,光憑這一點就能吊打很多靠耍嘴皮子上位的同行,我這裡沒有鄙視誰的意思,請勿對號入座,對我發起投訴。

因為有硬派優勢,威馬很容易講故事,資本市場嘛,能把故事講得動聽,大把的資金就很容易拿到,事實上威馬在融資這方面,穩穩的排在造車 新勢力的第一梯隊,從成立至今,威馬汽共進行了A至D輪共12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約410億元。 這融資能力,吊打沒上市錢的蔚小理。

當美國股市給特拉斯近兆美元的估值以後,似乎往造車新勢力裡砸400億也算不了什麼了。

只看一家企業的成敗,一群人的投資勢力,或者說某位曾經操刀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大佬浮沉,眼界都小了。

我記得以前寫過華晨破產和仰融的故事,被很多人讚為商業奇才的仰融,假如在華晨多待幾年,說不定挖的坑比沈暉還大,只是他早早被人看出 問題來了,先跑路了,然後買通了南部系各種唱苦情歌,畫皮才沒有被扒下。

我看很多文章分析威馬的問題,比如說研發投入不夠,管理混亂,行銷問題,以及在資本市場上不夠醒目,沒趕在2020年的機會從納斯達克割一把美帝的羊毛。

蔚小理趕上了,現在雖然虧損,起碼帳上還有錢,流動性不成問題,那麼很多問題都能慢慢解決。

還有人在那裡大罵所謂的造車新勢力,認為這特麼就是雜牌汽車的自我吹噓,等同於幾年前華強北雜牌手機群雄崛起的混亂年代。

還有人把許皮帶拉出來鞭屍,拿恆大汽車來說說事。

所以問題的關鍵真的是企業經營本身嗎?

我很熟悉甚至華強北,認識很多大大小小的老闆,當年山寨機浪得飛起的時候,有人喊我一起去做外貿雜牌機,雖然沒有同意,但也跟著去了解了下供應鏈。

現在的造車新勢力跟當年的山寨手機本質上沒太大差別,要說有什麼不同,大約是造車更能燒錢吧。

先有了手機元件供應鏈逐漸成熟,才有了山寨機崛起,山寨累積了技術,一番市場大戰,最後也就剩下了那麼幾家。

即便現在蘋果作妖,配合美國玩手機產業鏈去中國化,但庫克無論如何也不敢真的跟中國說再見。

全世界只要有人想生產手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來中國找供應商。

等到牛逼哄哄的蘋果被幹掉,全世界手機話語權會控制在誰手上,這還有疑問嗎?

所以有必要為金立、錘子之流的廠商倒掉而哀悼嗎?

2018年,當特拉斯選擇上海建廠,當年有位大V在那裡嗶嗶,說給特拉斯那麼大便宜還真不如引入黃燜雞生產線,好歹不會虧。

在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曝產能之前,馬斯克是美國賈躍亭,華爾街大騙子,現在他是貨真價實的鋼鐵俠,美國夢的終極目標。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某個產業的產業鏈一旦成熟了,立刻就擁有了點石成金的本事,美國賈躍亭能被封神,徹底改寫命運。

老馬和中國,到底誰比較屌?

電動車產業沒有馬斯克這種很牛叉的形象代言人,鼓足勁的往前推動,到現在還停留在忽悠上,傳統汽車業人家早就劃定好了地盤,積累了難以撼動的技術、 市場壁壘,中國作為後起之秀,想後來居上,根本不太可能。

但馬斯克能講個很漂亮的新能源故事,並且把特斯拉給做出來了,資本市場還很吃這套,於是針對新能源車的綠燈一一被打開。

在新賽道上,從前的巨頭們,越是牛叉的,越是輸的很慘。

大眾是德國巨頭裡最看重新能源前景的,CEO要搞內部改革,加碼電動車,你猜怎麼著,他被幹掉了,道理很簡單,上下游那麼多企業都要靠著傳統汽車吃飯,你敢 動他們的起司試試? 汽車工廠裡那些一輩子玩工匠精神的熟練工人指著熟悉的生產線吃飯,你讓他們重頭再來? 憑什麼?

聯合起來鬧的結果就是傳統汽車強國天天口嗨,但根本沒辦法造出可靠的車來。

但被特斯拉一刺激,各種造車新勢力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資本市場上有一段時間沾點新能源的邊,各種股價暴漲,於是各路產能瘋狂衝向新能源賽道 ,造車立刻變得很簡單。

當年羅永浩當錘子的時候說,大家都別吹自己的技術了,都特麼是方案整合商,誰也不比誰高尚。

他肯定是大錯特錯,因為市場裡最後能勝出來的沒他老羅這號。

大家搶加價買的是華為,消費者不傻,我們會為了真正好的科技買單。

在華為的帶動下,元件國產替代越做越好,我們的全產業鏈都做起來了,在瘋狂內捲刺激下,競爭對手基本上都翻不出什麼浪花了。

再看新能源車,現在還有比造車更簡單的嗎?

只要有錢,能提需求,立刻就能給幹出一台來。

所以電動車產業,也就美國特斯拉還能活著,其餘的跟中國同行一比,都是渣渣。

現在再看,情勢再明顯不過,全世界想做電動車的,都要找中國企業合作,不管是以何種方式,都繞不開。

當中國產的新能源車能做出仰望這種高端產品,中國汽車整體檔次都被拉起來了,今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把日本德國壓在地上摩擦。

等於是整個汽車產業都因此崛起了,這是多大的利益?

美國人為什麼放棄了製造業? 真的僅僅是短視嗎?

其實製造業競爭之殘酷,歐美這些已開發資本主義國家早就深有體會,為什麼會有兩次世界大戰? 製造業擴張引發的,要嘛放任大蕭條,要嘛用戰爭轉移傷害,美國人蹲在家裡熬大蕭條,歐洲互相傷害。

最後打得一團稀爛,有重建的空間才消停。

製造業的競爭是如此殘忍,等同於養蠱,服務業需要投入的成本低,因此整體風險也就更小,但製造業到後面都是懟規模的,成本高得嚇人,最後誰能承擔得 起呢?

區區400億的威馬,對整個產業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對重塑全球汽車競爭格局又算得了什麼?

最怕的是大家都活的滋潤,誰也不願意出頭當這個卷王,看起來一片祥和,實際是斷了自己的路。

從產業格局來看,威馬的競爭對手從來都不是蔚小理,而是整個全球汽車產業。

沈老闆靠著吉利吃下沃爾沃,勝利了一次,不代表他就有能力做好一家新能源車企,有人會成為成功經驗,一定就有人要擔起失敗教訓。

或者再過幾年,造車新勢力一家不剩全部被市場淘汰,但只要中國汽車產業能強勢崛起,碾壓日德韓美,那又算的了什麼?

唯一需要檢討的是我國對於沈老闆這種捲款潛逃的經濟犯罪行為該如何防控,這麼多錢怎麼就從企業帳戶到私人口袋裡呢? 監管有沒有落實到位,或者說為什麼沒有監管?

資本外逃為什這麼容易? 誰來給個解釋。

See also  聊聊碧桂園的困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