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每一年除夕夜,央視舉辦的春晚約有6-7億人觀看,春晚開始前十分鐘,通常是每年廣告商燒銀子的黃金時段,2023年這個時間段,一共出現了19個廣告品牌,其中白酒品牌達到了7個。
這七家分別為古井貢酒、勁酒、習酒、捨得酒、汾酒、五糧液、夢之藍,酒類投放跟2022年春晚沒什麼差別,只是把燕京啤酒更換成了五糧液。
除白酒外,剩下的品牌廣告,散落在食品飲料、家電、電信、汽車、物流幾大行業,沒有哪個行業像白酒這麼強勢。
曾經在春晚較為活躍的互聯網公司,2023年十分低調,不搞冠名贊助,也不弄億元補貼,只是搞搞內容和視頻合作。
中國互聯網公司本身就發展到了行業極限,加上一系列整頓,全行業搞起了降本增效,只看利潤不求規模,各公司都在有計劃地裁人,不投春晚是可以理解的。
但白酒依舊攻勢如潮,就讓人有一些不太理解。
因為2022年的時候,白酒的銷售已經較為吃力,當時一些做酒水銷售的朋友向我透露,白酒總銷售額報表是在增長,但貨是強行壓在他們經銷商手裡,不壓也得壓,不壓就取消經銷權,他們終端其實不好賣的,壓力非常大。
所以到了2023年,白酒行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去庫存。
白酒有庫存還好,放得越久價格越貴,多少有個指望,不像我乾了十年的服裝行業,衣服放久了只能當抹布賣,急得老闆個個想跳樓。
各個行業的悲歡,說起來,從來都不是相通的。
現在2023年已經過去半年,白酒行業的數據也出來了,總體看起來,今年春晚算是白忙活了。
今年喝白酒的人少了,白酒產量高於市場需求,渠道庫存太多,經銷商為了完成年度銷售任務,也為了回收現金流,只能低價向終端放貨,許多中高端白酒品牌都出現了價格倒掛現象。
據業內人士透露,像習酒窖藏1988,出廠價是568元,建議零售價是898元,但其網上官方旗艦店跌到過600多元,經銷商給到終端已經低於出廠價,只要490元。
有問題的不是習酒一家,是整個白酒行業。
像衡水老白乾2023年一季度營收達到10億,增長了10%,但淨利潤僅1億,同比下跌了61%;水井坊2023年一季度營收8.53億,同比下降了40%,淨利1.59億元,同比下跌了56%;酒鬼酒2023年一季度營收9.65億,淨利3億元,營收和淨利同比都下跌了42%。
白酒行業的專家分析說,超過八成的白酒價格,未來將出現倒掛現象。
2023年整個白酒行業的股價都在下跌,連永遠在漲的茅台都開始跌,從今年一月份最高時的1935元每股,跌到發稿時的1724元每股。
飛天茅台目前在圈子裡的流通價格,降到了2600-2700元,五糧液部分終端商為了回款現金流,將1399元的酒,砍到990元銷售。
那白酒為什麼不好賣了?
貳
就是原來喝酒的那一波人,現在捨不得敞開喝了唄。
我跟那些喜歡聳人聽聞的作者不同,我通常不會將一件事說得特別悲觀,我認為他們還是喝酒的,只是不敞開喝了,畢竟大部分酒企的財報還是盈利的,少賺一點還是賺,少喝一點還是喝。
白酒市場按消費場景區分,是商務、團購、宴席三駕馬車,按職業人群分,礦業、建築業、餐飲、娛樂、公共事業、管理、製造業排在白酒銷售的前幾名。
今年房地產已經疲憊不堪,帶動上下游家電裝修中介家具一片低迷,在互聯網行業日漸保守、政府沒有賣地收入發工資都困難、金融圈為了從還算有錢的長三角政府融資、已經從玩德州轉成玩摜蛋的社會背景下,為白酒提供社交場景的商務宴請、民間宴席、企業團購等只能走向萎縮。
中高端白酒其實是一種男人的奢侈品,幾千塊錢的東西,幾個人一晚上就喝沒了,比能用上幾十年的名牌包包要奢侈得多,喝白酒的人減少了,說明男性奢侈品市場不好做了。
只要男人沒錢,女人就會跟著沒錢。女性奢侈品也一樣,我朋友做珠寶訂製的,他們公司2023年到現在,銷售額同比下降了50%,說是明顯感覺客人錢袋子緊了:
“客戶忠誠度還在的,是真沒以前有錢了。”
大家常常奇怪一件事,就是媒體上大部分人都在說經濟沒以前好,但去下館子、旅遊、看電影到處是人山人海,感覺全社會並不缺錢的樣子,好像跟傳言中不太一樣。
哥哥呀,中國祇是經濟沒以前好,中國不是經濟崩潰了呀,下館子旅遊都屬於輕消費,是個上班族攢點錢都耗得起呀。
就算一時沒工作了,被炒還是有補償的,別人還要趁著這難得的休息時間抓緊放鬆,該吃吃該喝喝。
就是白酒市場裡頭,中高端賣不好,300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還是賣得特別好,山西汾酒旗下的玻汾、西鳳集團旗下的老綠瓶西鳳酒都很受歡迎,經銷商照樣在賺錢。
我總覺得白酒市場,很好地折射了中國當前經濟情況,太花錢的大家不敢亂花了,但小錢還是沒問題的。
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各行各業都崩盤的情況下,電影業、日用品行業、中低端酒水行業、樂器行業、女性常用品行業(唇膏、絲襪等)、煙草行業、文學創作行業、廉價飲料(可口可樂)這些根本不受影響,反而迎來了長時間的繁榮。
因為人在經歷痛苦時,更需要精神上的撫慰和娛樂,抽煙喝酒看電影看小說喝可樂,花不了多少錢就能獲得一定的鬆弛感,經濟越壞,人的消費降級,中低端產業反而發展得更好。
叁
許多人將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形容成通縮,但從目前的情形來看,離真正的長期通縮,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長期通縮一般指一個國家,總體物價普遍下跌、經濟衰退、貨幣供應量降低、有效需求不足(大家不買東西)、高失業率等現象。
通縮會導致你手裡的房子價格下跌、企業利潤暴跌、銀行出現壞賬、政府稅收下降出現財政危機,從而引發社會危機。
我們平時恐懼通脹,怕物價漲太快跟不上,但經濟學家更討厭通縮,因為通縮容易形成閉環,掉進去就爬不出來,各國央行一般會制定較為溫和的通脹,以防止陷入通縮循環。
日本這三十年就是長期通縮,工資物價幾十年不變,日本政府一直拼了老命搞通脹,在安倍執政時各種投入刺激經濟的方法,就是想將通脹搞到2%以上。
中國現在目前的情況還不明朗,不能簡單地定義為通縮,但離通縮似乎又有點兒若即若離。
2023年上半年,中國GDP為593034億元,同比增長5.5%,而且二季度好於一季度,一季度同比增長是4.5%,二季度是6.3%。
由於全球大部分國家,還沒有公佈上半年正式數據,世界其他國家只能估算,越南上半年GDP增長率是3.72%、英國大約在0.1-0.2%、日本大約為2%、美國大約為2%、法國大約為0.2%、德國大約為0.4%、韓國大約為1.4%、印度約為6%。
2020年中國GDP總量是印度的5.3倍,而兩國發展速度還差不多,全球就中國跑得最快最兇,如果說中國還通縮,那全球早就大通縮了。
我們看數據要堅持實事求是,不用無端端製造焦慮,別沒事自己給自己添堵。
中國二季度數據出來後,明明全球最佳,《新鄉(NEW YORK)時報》說我們“仍乏力”、《牆街(WALL STREET)日報》說我們“不及預期”、《聯合早報》說我們“低於預期”、《美國之音》說我們“增長乏力”,這些都是沒事找抽型,都全球最好了,一群臭學渣還說學霸沒考好,只因為學霸這次沒拿100分拿了99分,這些拿65分的學渣,就開始嘲諷學霸來了。
經濟學上要肯定為通縮,一般有兩個條件,一是CPI同比漲幅連負三個月,二是廣義貨幣M2增長連負三個月。
這兩種情況都還沒有出現,更不用說連負三個月。
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我們現在這CPI無限接近零了,5、6月份CPI是0.2%、4月份是0.1%、3月份是0.7%、2月份是1%、1月份過年,物價高一點是2.1%。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現在還不是通縮,但未來有一定的通縮風險。
CPI數據下降,意味著中國老百姓的購買能力下降,大家手裡頭都沒有啥餘錢。
不過,大家真的沒啥餘錢嗎?
肆
2020年,我國居民儲蓄總量是93.44萬億,2021年,我國居民儲蓄總量是103.3萬億,2022年,我國居民儲蓄總量是120.3萬億。
2023年上半年,又增加了12萬億。比2021年全年的增量還多。
實際情況上,是中國民眾手裡頭有錢,但不敢花錢,而是存銀行了。
以去年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為例,2022年1-10月,廣東文體娛樂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減少了7.7%,批發零售業減少了8.2%,住宿餐飲業減少18%,農林牧漁業減少20%。
對比2021年,文體娛樂業增長5.5%,批發零售業增長2.3%,住宿餐飲業增長35.6%,農林牧漁業增長36%。
這些都是民間投資和創業集中的領域,可見中國的中小老闆們,從2022年開始,就決定進行抗風險理財,不再對外投資,以儲蓄求平穩。
一個家庭平時最大額的消費,就是買房,這個被大眾第一個砍掉了,然後連帶著裝修、家具、設計、電器、KTV、地方稅收跌得稀里嘩啦。
然後那些有些奢侈,又沒必要花錢的白酒、珠寶、夜場、高級餐飲等,都受到了重創。
而在汽車市場,這筆該花的錢大家還是正常花,今年上半年汽車累計銷量達到了1324萬輛,同比增長9.8%。
中國電動車賣得可真不便宜,但大家還是嗖嗖嗖地下單,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今年預計中國汽車銷量將達到2760萬輛,電動車預計能賣到700萬輛上下,汽車市場明明是紅紅火火。
中國跟全球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像英法德日韓美,是生產製造能力衰退,被逼到牆角的不增長。
而中國不是。
顯而易見的是,中國主要是民眾不願花錢,出現了偽通縮,以及市場出現飽和雙重疊加的結果。
市場飽和指的是我們生產力過剩,民眾該消費的已經消費過了,現在中國的城市中產家庭都是好幾台電視機、好幾個平板、好幾台電腦、人手一部手機,富裕些的家庭還有好幾部車。
平時真的基本都不缺,實在不知道要買啥。
2023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只有11.6億部,比2022年的12億部下降2.8%。
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為6160萬台,同比下跌13.4%,已連續六個季度出現收縮。
全球都已經出現生產力過剩,全球消費都開始往下降,中國作為生產大國,更不可能就咱們日子過得好。
大家不買房,其實也是房地產產能過剩,2022年中國所有新建住宅,就有三分之一未出售。
我個人的觀點是,我們現在的經濟情況,就是民眾不願花錢的偽通縮,和市場出現飽和雙重疊加的結果。
有些年輕人不服氣了,說我現在賺多少花多少,不婚不育不買房,我們才是打擊房價的主要推手。
年輕人你坐下,不要激動,社會財富主要還在你爸媽、你爺爺奶奶手裡,你別犟,你輸出的只有情緒,你爸媽是真能輸出人民幣,我們現在千方百計想讓你爸媽花錢呢,你那幾千塊錢工資養活你自己就成了,別鬧,你暫時救不了國家經濟,再過二十年才輪得到你謝謝。
中國國企強大,訂單火熱朝天,大郵輪大航母大飛機排著隊出來,靠著一部分工業GDP依舊增長旺盛。
但中國消費起不來,主要是民間信心不足,導致大家不花錢轉而儲蓄。
民企是國內就業的主力,中國80%的就業靠民企,民企不投資不擴大生產,對就業打擊很大。
搞得最近上頭連發十一份文件,鼓勵民企好好乾,其實是整體GDP總量沒問題,是民企負責的就業率出了問題。
那民企他們為什麼要儲蓄?他們想對沖什麼風險?
主要還是擔憂中美對抗的風險。
一個是經濟上的風險,美國有意切斷中國供應鏈,打擊中國科技發展,意圖跟中國形成兩個平行世界;另一個是中美政治地緣上的風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個風險。
中國的難和外國的難不太一樣。
外貿那邊有些是因為美國惡意阻撓不能下單,有些是因為他們經濟真的差沒錢下單。
中國則是受到了外部的影響,民營企業主們為了求安全,看到俄烏戰爭、歐美通脹、中美衝突,主動放棄了求增長的慾望,轉向保守型經營。
但一不小心產生了副作用,最後弄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一會兒青年失業率20%,一會兒形成了偽通縮。
伍
我在翻看白酒產業的銷售資料時,讀到這麼一段話:
中國白酒產業,現在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2023年總體上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產業將呈現緩增長、理性增長的趨勢。
我覺得說得很好,其實中國經濟也是。
我們可以套用這句話。
中國經濟,現在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未來十年,總體上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產業將呈現緩增長、理性增長的趨勢。
俄烏戰爭、歐美通脹、中美衝突等等,這些給民營老闆們造成的心理疑慮,遲早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