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不及預期的GDP數據和A股下跌

  • by

上午上半年GDP數據發布,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 593034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5.5%。

有人說不能看同比增長,要看2021年的增長數據,2021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7%。

給大家看一組相當驚人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183.3億元,同比增長66.9%,比2019年上半年增長45.5%,兩年平均增長20.6%

然而我們輸出的是各種卷。

到2022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702.2億元,同比增長1%,但營業額同比增長了9.1%。

再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688.9億元,同比下降18.8%,其中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37.8億元,下降21.3%。

所以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說白了,內部、外部環境都不一樣了。

先說下外部環境吧,2021年,做外貿和航運的朋友都狠狠的大賺一筆。

歐美藉著疫情的名義直升機撒錢,美國老百姓的儲蓄都開始出現了暴漲,401K養老金賬戶因為美股而保障,消費慾望大增,但當時因為全球供應鏈受疫情影響,導致商品生產跟不上外圍的消費增長,結果就是航運業價格暴漲,美國港口由於設備老舊,被工會把持,效率極其低下,導致經常堵貨櫃,當時還有個很奇葩的現象,航運企業在碼頭扔下集裝箱掉頭就跑,根本等不及裝上貨物就回中國,為的是抓住時機多運一趟貨,誇張的時候一次運費就能賺一艘船,結果空集裝箱價格飆升。

箱子和船運走俏的底層邏輯是對貨物需求的激增,當時做外貿都只接受先款後貨,價格還一天一個樣,但凡你今天沒有付款,明天有可能漲價都買不到。

所以規模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飆升,這不難理解吧。

然後傳遞到本土的消費端也就表現為局部地方的房價,深圳、上海房價迎來了第二春,寧波的房價漲到讓人瘋狂,但如果看全國房價,其實整體是在下跌的,這些地方由於外貿出口集中,短期內發了財的人太多,大家都被拘在國內,錢自然而然的就流向了房地產。

到2022年,我們製造業靠產業升級和性價比又擠掉了一些國際競爭對手,雖然歐美消費下滑,但我們的貿易順差繼續擴大,這時候歐美已經在打著控通脹的名義加息縮表,而且從2022年起,歐美高庫存的壓力就來了,導致訂單持續下滑,去年開始,海運價格持續下跌,外向型經濟高材生越南從5月份開始出現局部金融危機。

全球供應鏈恢復,歐美開始加碼打壓中國製造,競爭對手恢復生產,導致我們不得不輸出內捲,製造業數據還在增長,盈利能力下滑。

2023年,歐美加息縮表的後果開始彰顯,美國雖然使用PS大法修改國內經濟數據,但只要看幾大連鎖商業的財務數據就知道,美國零售數據扣除通脹影響,是在下跌的。

矽谷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危機雖然被一系列巧妙的金融微操手段給暫時遏制了,但膿包遲早是要破的,現在美國銀行傳出過千億美元的虧損,這筆賬遲早是要平的,美國GDP號稱扣除通脹影響以後增長2%,但美國財政收入是在下跌的,美國人是沒那個膽子搞出那麼大規模的偷稅漏稅,這也從側面說明,美國經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老美之所以這麼捉急加息縮表,其實就是在跟中國打一場金融戰。

老美用美元作武器,對全世界的購買力輸出通縮,並非毫無意義,結果就是直接重創了中國製造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賺錢容易的時候盲目擴張,賺錢困難的時候很容易掉進債務危機中。

再看看國內,前些年靠著房地產一路狂飆拉起來的GDP在全行業下滑的環境下,給國內消費輸出了通縮。

其實賣30年按揭的房子是在搞信用擴張,很簡單,你以後30年的人生一下子提前套現了,是不是憑空變出了許多先進,購房者背上了30年負債,但利益鏈上的所有人都得到了這筆透支來的錢。

現在房子沒那麼好賣了,於是市場上就少了這筆錢,生產力過剩,貨幣供應減少,可不就成了CPI持續走低了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全國人民的消費習慣被疫情給改變了,2020年以前,我們老家十八線小鎮也有年輕人網購,但中老年人還是以本地消費為主,到2023年,像我媽這種老太太都習慣買了在網上買東西。

所以你在網絡購物選的是什麼呢?價格!

因為比價比在現實中容易太多,屏幕一刷,根本不費事,這就逼著零售端不得不集體打起了價格戰,價格戰的後果就是整個商品流動環節裡的利潤被壓下來了,而此時全民消費轉向數字,那麼流量的費用自然節節攀升。

當然,房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我見識過房東看到你開店賺錢漫天漲價的無恥手段,但平台也不客氣啊。

房東雖然可惡,但他的錢都大部分留在本地,形成了地域經濟的小循環,平台可都是中心化的,各個細枝末節的小地方的盈利都被抽向人家的中央總部,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幾年,但凡是大廠雲集的地方,都會出現局部通脹,其表現就是房租飆升, 房價大漲,本地各種餐飲場所價格大漲。

有通脹的地方就有通縮的地方,互聯網大廠們沒那麼多的地方,都提前進入了通縮。

城市的某些分銷功能被數字化平台給取代了,於是大家一逛街就看到原本熱鬧的商業街變得蕭條起來。

當然,對消費者而言,我們是賺的,想到十幾年前,1000元以下的衣服都沒辦法穿,遇到瘋狂打折季,隨便一件T卹也要個幾百塊,再便宜了,買不到我要的品質,但現在,我在網上話幾十塊能買到品質非常好的T卹,並非我有意消費降級,但真的,沒必要花那麼多冤枉錢,但傳統的商業模式就是如此,一層層的分包,讓利潤分佈開來,看起來是大家都有錢賺了,但實際上卻對提升製造業水平並沒有多大的好處。

所以我們對比一下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後,外部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再看看如今,其實我們已經可以通過輸出全方位極致內捲來對抗外部經濟對我們的影響,沒有辦法,他們真的捲不過。

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的原因不在中國,而在外圍,去年10月份開始,就已經有外媒在預測美國加息抗不下去了,但我們數據沒有預期中的難看,於是美國加息也就沒辦法停下來。

因為美國加息不停,還是帶著小伙伴們一起幹的,於是RMB跟外匯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利率套利空間,自然有人鼓搗財富階層跑去搞積極的美元理財,財富外流,於是本幣在市場上的流通看上去就變得更少了。

一直大家都在預期美國停止加息,甚至會轉向降息,但美國沒有按照大家的預期來,於是我們的複蘇也就不及預期了。

於是經濟學猹們就開始抬出一個祖傳漢奸世家的辜朝明來,到處販賣《資產負債表坍塌論》,目的只有一個,喜歡通過忽悠來騙出大規模的刺激政策。

從3月份開始,就有無數人在鼓吹會有更猛烈的救市政策,超預期各種小作文鋪天蓋地,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用,只能說我們給的,比他們想要的大放水少的太多。

所以復蘇不及預期,GDP不及預期真的就該吃猛藥強刺激嗎?

放水是很難放給普通人的,就像下雨,你拿個碗接水,人家用游泳池接水,誰能接到更多的水?水多的,會消費嗎?人家會去搞財富增值,還有什麼比美元套利來的更“靠譜”呢?

所以即便我們有能力搞更積極的貨幣政策,但現在有可能去搞嗎?

各種小作文滿天飛,你以為人家真的是關心地方債?不不不,就是用輿論來反制積極的財政政策,看看最近宣傳口反复抓的那些人吧,看看那些媒體最喜歡報導的都是啥。

今天上半年GDP數據出台,我A直接低開。

因為這個複蘇數據雖然低於預期,但整體而言,並沒有差到要讓我們直接踏進老美的陷阱。

經濟很好的美國慌得一比,一個月不到,一批批的高官爭先訪華,我相信他們不是想藉著訪華的機會吃見手青找刺激的。

談生意,往往捉急的是被動的那個,掌握了主動權的,都是等著你表演。

所以RMB匯率繼續下跌,美國CPI也在跌,美元指數也在跌,那麼結論就是繼續輸出內捲,通過多個馬甲去美元化。

當然了,匯率跌了,國內的雞狗們惶惶如喪家之犬,只會野蠻砸盤,但大盤或者能被砸動,個股其實並沒有被砸下去多少,越是砸不動的,漲起來的彈性越好。

最近對所謂的價投派影響特別大,因為白馬藍籌很容易中報業績不及預期,畢竟規模工業企業利潤下滑了那麼多。

反倒是那些本來也就沒指望它業績多好的,中報額外暴雷的概率也比較低,反倒不太會受市場情緒影響。

至於購物習慣導致的消費降級,相信我,一定會卷出去的,拼多多海外版為啥爆火?

卷完了,會出現一個新的平衡態的,誰先走出來,誰就是贏家。

See also  是反轉,不是反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