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我的精英朋友們都在聊強刺激,這幫多產者們實在心疼自家房產在賬面上的損失,雖然以現在的經濟狀況,他們照樣活得好得很,民間疾苦其實跟他們沒有太多關係。
偏偏這種人才最愛憂國憂民,天天喊再不強刺激就要完犢子了。
每一句喊出來的口號,背後都藏著對自己房價上漲的精確算計。
這幫人雞賊得很,也知道再漲絕對要趁機出貨,否則準得砸手上了。
所以大家都很喜歡“為民請命”的吳曉波。
有朋友對所謂房地產強刺激太有激情了,所以早早跟著李魔女蹲了地產股,不幸踩中了大雷,天天在那裡各種罵。
我有時候很難評價這些人的思維邏輯:你都知道拉起來一定要跑路,那你憑什麼會以為主力會拉?主力有那麼傻嗎?
假如2015年的強刺激只能維持兩年,那麼你以為這次再來強刺激還能持續那麼久嗎?理解了耐藥性是個啥意思,你就會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卵用。
2015年剛剛放開二胎,大家對人口增長還很有信心,現在還有誰有信心?
2022年新人口956萬人,今年只會比這更少,現在一孩生育率已經跌破了0.5,總和生育率全靠那些願意生二孩三孩的家庭撐著。
而更糟的是2022年我國結婚人數為683.3萬對,這一數據創下了1986年來的新低,只有高峰期2013年的一半。
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如果只是少數人的選擇,那是家庭內部問題,但如果變成一種趨勢,那就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很多人沒有想過,為啥之前有段時間有那麼多暴利的機會?一口氣就賺了正常人一輩子賺不了的財富?
很簡單,房地產主導的經濟模式裡其實是將家庭未來收入來個提前套現,你買房子,最開始是自己存錢就能付得起首付,後來到掏空六個錢包才能付得起首付,這就是將財富變現的範圍擴大化。
存了30年的錢,一口氣擺在面前來花,當然闊綽了,然而這個闊綽是有代價的,一個家庭負擔上了30年的房貸,他們就只能犧牲各種消費,如果有了孩子,還得被各種口號逼得不得不提前捲起來,卷來卷去,假如沒中基因彩票得到個智力超群的孩子,那卷的就是父母的錢包。
這樣一算,掏空了六個錢包的年輕夫妻,真的有能力去贍養照顧父母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有養兒防老,但現在這一切已經敗給了現實經濟。
所以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負擔不起房子的壓力。
即便結婚了也不願生太多孩子,因為負擔不起房子的壓力。
為了讓房子更好賣,中國的城市佈局和經濟格局都變得越來越集中了,本來國土面積有那麼大,便宜能安家的地方也不少,但讓你們分散了,高樓大廈都賣給誰去?
於是工作機會,教育、醫療生活各種配套都集中在一小塊地方,營造出稀缺性,好把房價給弄得高高的。
所以為什麼教育那麼卷?因為一二線城市最好的那些崗位根本需要不了那麼多人,拔尖選唄,211不行985,再不行得985研究生起。
想想我到深圳的第一家單位,後來捲到前台都必須985碩士才有資格參加面試,但是一個前台又能有什麼職業前景呢,又怎麼可能積累工作技能呢?
看起來好像是學歷貶值,人才浪費,根本原因是經濟過於集中,頭部企業,稍微穩定的崗位,都會有全國各地無數人競爭,HR甚至都沒辦法去篩選天量的簡歷,只好先搞點硬性目標,好過濾掉大部分候選者。
看到、經歷這一切的年輕人怎麼不慌?你笑人家雞娃卷得太狠,但殘酷的事實是不這麼卷你連參與篩選的機會都沒有。
人都是這樣,站在地上,望著天上,以前看不到,不知道還罷了,但你要讓他們看到了,又有什麼辦法阻止他們往上奮鬥呢?
好吧,姑且叫“奮鬥”。
結果就是自發選擇絕育,韓國如此,我們也是如此。
今天刷抖音,看到有逼逼賴賴的情感博主說大家不結婚不生孩子純粹就是心理認知問題,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絕大部分心理問題是來源自物質現實。
還有磚家說,現在的年輕人自我為中心所以不願意結婚生孩子,我就問,人的自私是寫在骨子裡的,啥年代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只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存模式選擇下,現在是自己一個人混在大城市裡生活成本最低,一個人可以在城中村睡個單間,但一家人可能嗎,生了孩子後可能嗎?
所以年輕人是腦子有問題才心甘情願的選擇蝸居?說白了,莫說買個大房子,就是租個大房子都未必負擔的起。
現在房價降了,人口生育率未必能漲上去,但只要房價敢再漲,生育率還能再降得更快一點,飲鴆如果連止渴都做不到,請問你是嫌自己死的太快了嗎?
毛爺爺說過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房地產跟人,到底哪個更重要?還用說嗎?說到底,房價能漲起來,最後還是要靠有人接手,太快太狠的壓榨未來,結果是現在都過不下去了。
最近被人熱議的深圳城中村統租事件,假如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會發現,深圳其實是在試圖解決大城市病,太多的人擠在那麼幾個大城市裡,房價它就很難降下去。
說白了,當全國人的眼睛都盯著那幾個大城市,那麼房價定價依據就不是本地普通人承受的上限,而是全國有意願來這裡的精英人士承受力的下限。
當資源過多的集中在少數地方,少數企業手上,一定就會韓國化。
看看韓國為什麼那麼卷,那麼累,不就是經濟集中在首爾經濟圈,工作機會集中在財閥圈?
所以我們最近看到幾個互聯網頭部大廠都在做減法,誰還敢像以前那樣玩擴張呢?
從建雄安新城開始,去探索解決大城市過於集中經濟資源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二線城市崛起?因為一線城市的許多資源再向二線去配置。
我今年離開深圳,搬到了廣西,從一線大城市到四線小城市,感覺生活壓力小了許多,脾氣也好了起來,於是把父母從老家接過來同住,如果在深圳,過了這麼久,我早就跟他們吵翻了,但現在,沒那麼焦慮因此也能和平的相處。
所以你看,小城市只要能過得下去,大部分人都還是願意贍養父母的,這就是個正向的激勵。
你總得讓人看到,從自私自利的角度計算,有個大家庭會更划算,而不是個巨大的負擔,才能讓年輕人願意結婚生孩子。
我記得以前寫過縣域經濟,其實中國房地產的問題根本不在一線大城市,而是在而三四線城市裡。
缺乏經濟基礎,沒有相對靠譜的就業,年輕人就只好硬著頭皮往一線大城市裡卷,結果十年寒窗苦,最開心的就是那些既得利益的房東們了,按照現在的稅收體系,他們哪怕一個月收租賺個幾百萬,都不用怎麼交稅。
所以你以為城中村的房子集中被租走了,房東們的收入要不要納稅呢?
這個話題以後再談。
所以你以為的強刺激是什麼?真正實施的強刺激又會是什麼呢?
別跟我說日韓的經驗,日韓的特色是既得利群體太過於強大,哪怕當了最久首相的安倍,都只能用收買的方式解決問題,事實上日本的小城市實施了一系列的發展計劃,人口出生率慢慢的在回升。
所以為什麼不可以是來個產業大轉移呢?
為什麼非要集中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把國家民族存在的根本,人口給犧牲了呢?
當然,如果你是一線城市富豪房東,那一定會反對,畢竟利益受損嘛。
但我們國家從來做計劃都是五年起的,一時間眼前的一點得失,未必會太過在意,其實時代早變了,只是人往往都後知後覺,等你發現了,可能已經有點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