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醫院最貴檢查設備成功國產化,價格打1折

  • by

核磁共振儀,醫院最貴的檢查設備,一台的採購價高達3500萬人民幣。
所以這玩意的檢查費極貴,半小時不到直接小一千,需要全身檢查那一次費用能破萬,不是重大疾病醫生根本不會用這玩意給你查,平時生病做個CT也就頂天了。


雖然貴,但檢查的效果極好,是人類繼CT後影像行業的又一大進步,被譽為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皇冠上的明珠。
長期以來核磁共振儀的製造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被西門子、GE和飛利浦等巨頭壟斷。
除了這幾家,全球任何地方你都買不到頂級的核磁共振儀,所以人家牛氣沖天。
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的一台機器出現了故障,向廠家求助時對方提出先付23萬人工費,然後人家再去準備液氦,液氦費用還要再支付60萬。
不付這個錢,那你花3500萬買的設備就放那歇著吧。
其實不止核磁共振,中國絕大多數尖端儀器儀表都要靠進口,自己造不出來。
這一現像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中國大量院士的注意和憂慮,並且向國務院提出了振興國產儀器儀表的建議。


道理是很明確的,沒有爭議,努力我們也做了,但效果並不是很好。
並不是中國無法攻克這些技術,而是因為這些儀器儀表太過分散,雖然總體進口金額驚人,但每一個儀器儀表的營收規模都很小。
一台核磁共振儀確實能賣3500萬,但大型醫院才買這東西,而且買一台可以用好久,每年其實賣不了多少台,整個行業的營收都沒多少而且不可能給你一家吞。
絕大部分儀器儀表都是這樣,這東西不是消耗品而且用量很少。
這就直接導致儀器儀表行業全是小而美的隱形冠軍企業在做,規模極小但全公司就靠這手絕活吃飯。
全球最大的儀器儀表公司是美國的賽默飛,大到碾壓其餘所有,全球儀器儀表公司前20強的營收合在一起,賽默飛一家直接佔了1/4。
就這,2019年賽默飛的營收才63億美元,和這個巨頭身份根本不匹配。
而尖端儀器儀表有數百上千種,對應的隱形冠軍不計其數,其餘那些連20強都進不去的公司營收規模更是小的可憐。
營收規模小就算了,技術門檻還不低,這種學霸級的技術門檻和學渣級的營收讓剛脫離溫飽的中國企業對研發儀器儀表毫無興趣。
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正比,幹啥不比干這個強。
但20名院士聯名上書後,國家啟動力量對這個領域進行了資金扶持和政策推動,還是有一些企業願意紮紮實實做冷板凳搞研究的,時間長了還真搞出了一些結果,成功實現了部分尖端儀器儀表的國產化。
但問題又來了,哪怕中國企業成功研發出了國產設備,中國的廠家也不願意用。
問理由那就是不放心,怕國產設備不安全。
我要是用了你的設備,首先要重新調試磨合,就算付出巨大代價調試好了,萬一你質量不穩定,生產線運行過程中突然因你的設備故障而停轉了,那這個損失誰來負責?
換成醫院那就是要是我用了你的設備,但因質量問題導致了醫療事故,出了人命怎麼辦?
越是尖端的儀器儀表涉及的東西越貴重,貿然更換國產設備的風險也就越大。
你先給其他人用,他們用完了沒問題我才會考慮用。
然後其他人也這麼說,讓你先去找其他人用。
不先給其他人用你的設備就賣不出去,而賣不出去其他人也不用,陷入死結。
很多打破了外國技術壟斷的國內企業卻遭到了本國客戶嫌棄,產品賣不出去的寒心局面。
在《半月談》記者的走訪中,有企業負責人甚至說:
“誰創新誰吃虧,早知道投入這麼大,做成了也賣不出去,不如老老實實做低端產品。”
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在2015年由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啟動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旨在從根上解決創新企業的後顧之憂。
大概意思就是說如果某企業成功研發出了中國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成功通過的國家的認定和驗收,那麼國家直屬的保險公司將會出面為這台設備投保,如果有企業購買此設備導致了生產經營的損失,那麼保險公司全額賠償。
保險公司全兜底,徹底解除客戶的憂慮,費用僅收3%,對於不可能摸清情況的中國首台(套)設備來說這個費率那純屬白送了。
就這麼低的保費,國家還補貼80%,約等於免費,這實質上就是用國家信用來給打破外國壟斷的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給兜底,同時在政府補貼引導的同時也不會干擾市場化運作。


這項政策一出,再也沒有企業能以擔心和風險為理由拒絕中國的首台高精尖設備。
但運作後發現還是有大量企業不願意用國內設備,他們通過招標的手段採購,然後故意把部分參數設定成只有外國企業能達到,以變相達到只採購外國設備的目的,但實際上這些特殊參數根本不影響整體功能。
這一現像是因為外國設備在中國深耕已久,和部分企業醫院等長期合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行賄受賄現象相當嚴重而且特別隱秘。
採購外國設備可以幫你小孩海外遊學,可以幫你海外論文發表,這些公司的銷售代表可以幫你做很多很多事,而且絕不直接給錢。
2018年,發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又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指出:
在首台(套)產品投標時,招標單位不得提出使用業績等要求,不得超出招標項目實際需要或套用特定產品設置評價標準、技術參數等。


當年的科技研發路就是這麼坎坷,很多實際上能掐死研發企業的問題奇奇怪怪到你猜都猜不出的,只能碰到一個解決一個,攻克高科技路上的辛酸淚簡直一言難盡。
只有親身體會過其中的難度和各種隱形門檻,你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發展中國家被高科技卡了脖子,再也沒能爬出中等收入陷阱。
不是他們沒努力過,而是實在太難。
但通過國家的一步步規範,所有的障礙終於是被掃除了,再加上沉澱了十幾年的積累,國產高精尖儀器儀表開始大爆發。
以核磁共振儀為例,前幾年中國就突破了1.5T的核磁共振設備,開機磁場強度達到了地球磁場的5萬倍,已經初步達到了可商用的地步。
但最尖端的3.0T核磁共振儀的製造技術依然掌握在西方企業手裡,最好的醫院最好的設備,依然只能用進口貨。
僅僅幾年時間,中國企業再做突破,最近成功研發出了3.0T核磁共振儀,央視做了專題報導。


3.0T核磁共振儀的評審大會出動的陣容極其豪華,由11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國內頂級三甲醫院的專家共同參與。
出動這麼多頂級專家去評審國產3.0T核磁共振儀,一方面是嚴格審核,一方面就是國家用這些頂級專家的知識和威望,來給這種打破外國壟斷的頂級儀器進行信用背書,降低企業銷售的難度。
11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國內頂級三甲醫院的專家都說行,難道你比他們更權威?
最終這些頂級專家出具的鑑定意見是:
聯影3.0T人體磁共振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部分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鑑定報告一出,國有保險公司立馬給出具了保單,使用國產3.0T核磁共振儀導致的任何損失我們保險公司全部負責,採購企業不用擔心。
然後就是骨折價搶市場,每個高精尖設備國產化後都必走的套路,不然哪怕專家背書和國家扶持都打不開市場,在這些保障的基礎上還要以超低價來強行打開歐美企業多年積累下來的行業壁壘。
西門子和飛利浦3.0T核磁共振儀,兩年前的報價是3500萬一台。
國產3.0T核磁共振儀直接報價293萬一台,乾脆利落的打了1折。
憑大量院士和頂級醫學專家的信用背書,憑國家保險公司的兜底,憑極低的採購價,國產3.0T核磁共振儀成功入駐協和醫院,甚至紐約市中心的曼哈頓上東區AMRIC醫療影像中心都買了一台。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就光這個開始就逼得西門子3.0T核磁共振儀跳水式降價1000萬,如今只要2500萬就可以抱回家,廠家還免費送保養。
國產3.0T的核磁共振儀能不能用,你看西門子的降價幅度就知道了,沒有被取代的威脅谁愿意憑空降價1000萬啊。
而且這還僅僅只是個開始,和國產盾構機慢慢打響品牌,慢慢蠶食市場走過的路一樣,外國的核磁共振儀必然不斷降價,而且降到最後還是要被擠出市場。
外媒坐不住了,紛紛指責中國的核磁共振儀是“中國在搞惡意競爭!”,“是破壞市場秩序!”。
我們賣293萬一台都算是暴利了,都能收回研發成本,到底是我們賣293萬一台有問題,還是你們賣3500萬一台有問題?
中國攻克盾構機後,有人表示這和月薪三千的我沒關係。
中國攻克C919國產大飛機後,有人表示這和月薪三千的我沒關係。
外國人靠什麼月薪三萬的,還不是靠集齊了這些高科技?沒這些高科技才會永遠月薪三千。但哪怕這些人再偷換概念,中國攻克核磁共振儀後也沒辦法拿出月薪三千的那套說辭了。
因為誰都可能生病,誰都可能重病,誰都可能被迫去做核磁檢查。
國產突破後設備價格直接打1折,未來慢慢普及到醫院後必然導致核磁檢查費的持續降價,這會直接讓所有老百姓受益。
國產核磁共振儀取代市場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早晚可以取代,因為性價比優勢在那裡擺著。
而類似的事情會慢慢發生在多種高精尖儀器儀表身上,這些東西全被隱形冠軍把控著,每一個突破其實都不難,難的是花錢研發突破後如何打開銷路回款。
中國這些年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從注資到扶持的套路流程,越來越多的高精尖設備被突破,如今連核磁共振儀這種被譽為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皇冠上的明珠都被突破了,而且連續突破到了最高等級3.0T。
眾所周知,一旦被中國突破那核磁共振儀就再也不是技術明珠了,而是被說成是徹徹底底的低科技,從明珠淪為凡鐵。
真是可惜,歐美還殘存的技術明珠本來就沒多少了,如今又少了一顆

See also  哎呀,許家印離婚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