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議息會議上鮑威爾不顧通膨抬頭,也懶得跟著造假後GDP數據演雙簧,直接放了個大鴿子,11月不加息了。
你會休息,想打盹,人受生理極限壓制,然而資本永不休眠,一旦美聯儲本輪加息週期宣告暫停,被債券暴跌而遏制的流動性又會捲土重來,如果選擇衝物價,CPI狂飆,美聯儲 又得升息。
這次美國國力大衰,金融財閥們沒膽子再發動一次次貸危機,本身已經陷入到了三面作戰的危險境地,再搞垮美國資產價格,就更加沒辦法收拾爛攤子了。
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2008年次貸危機,這是美國財閥對世界財富的一次瘋狂收割,收割之前,歐洲被踩得死死的,東方無力反抗,中東被打著反恐民意直接駐兵了 ,美國要開動印鈔機,還有中國4兆配合提高生產力來遏制物價,因此QE之後,通膨沒有起來,物價反倒因為中國製造海量輸出而走低。
雖然次貸危機造成了美國貧富差距變大,階級矛盾激化,但那又如何?
如果沒有東方大國崛起,一切都不是問題。
超發的貨幣可以注入到資金需求量幾乎無限的行動互聯網泡沫裡,無非是一種全球財富再分配,美國在通訊、數位領域本來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控制權,可惜擴張之路被東方大國 給錘死了,我方等於是重新開了個副本,世界也就那麼大,美帝的擴張勢頭見頂了,這時候再來引爆一場金融危機,會很難收場。
照道理2015年開始的聯準會升息週期應該配對有全球性金融危機,18年其實美股已經打算爆一波,還記得我川總那個驚魂聖誕夜嗎? 最後是聯準會提前結束緊縮週期,川總通過了鼓勵放更大槓桿的金融監理新法令。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聯準會再次放大水,這波有疫情打掩護,全球默認了互相傷害,全球供應鏈出問題疊加印鈔,通膨起來了。
美國是可以引爆金融危機來化解通膨問題的,但誰也不願意當犧牲品。
於是聯準會啟動表面化的緊縮,美國財政加大力度放水,各種直升機撒錢,讓美股和美國資產撐住了一波下殺。
世界上沒有既要又要的好事,美國資產不崩CPI就必然按不住。
東方大國在貨幣領域對美帝發動的攻擊,如果所謂的美元交易只是美元計價,最後以本幣結算完成呢? 這是不是意味著世界上不需要那麼多美元了? 可以用一部分本幣來填補美元的空間,那麼很多國家就不需要因為美元緊缺而陷入危機中,被迫廉價出售資產了?
這波美元激進升息力度之大,堪比80年代的沃克爾時代。
當年沃克爾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美國製造業更是因此被徹底打殘廢了,但這波聯準會升息卻並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惡劣後果。
很簡單,美元收緊,去美元化的貿易膨脹,大家都不需要那麼多美元了,需求少了,你收緊供應也就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多出來的美元剛好回流美國,扛住了 通膨和美國資產價格。
但是世界上的熱錢是有限的,升息造成的資產黑洞需要填進去天量流動性。
很簡單,原本價值100美元的美債現在成了60美元,要維持帳面好看,是不是得往裡面投40美元?
加息到了後面,美國金融體系流動性就要出問題了,大家都錢緊,沒錢買美債了,於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暴漲,這意味著美國財政部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才能藉到 錢維持國家運作。
那麼問題又來了,要付更高的利息,但財政收入卻在下滑,那麼只能藉更多的錢來維持現金流,於是美債的收益率就變得更高了。
這個惡性循環解決起來很簡單,結束升息週期。
現在問題又來了,原本全球回流的40美元用來填窟窿,現在不需要了,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又多了40元,本來通膨就厲害,接下來通膨是不是就更沒辦法控制了 ?
惡性通膨直接導致信用貨幣崩潰,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吧,金圓券是怎麼崩的,金圓券崩掉以後常校長就只好去當島主了。
70年代的美國可能還敢玩一波美元信用破產,浴火重生的把戲,如今的美國敢這麼玩嗎?
我之前寫文章的時候說過,每次升息週期結束才是股市暴跌的開始,道理很簡單,要用股市暴跌來消耗掉市場上多出來的40美元,遏制通膨。
但這次美國根本不敢啟動股債匯三殺,殺完自己可以掛了,負債高出天際的時候,誰特麼敢殺資產?
但這並非無解,只要找一個方向,吸收這多餘的40美元就好了。
在不戳破自己的泡沫,維持溫和通膨的情況下,美國祇有一個辦法了。
最近這幾天油價非常克制,硬是沒有衝上去,這得感謝東方大國釋放出來的善意,否則中俄伊聯手控一下油價,加上以色列在中東搞得天怒人怨引發的後果,油價突破100那都是 分分鐘的事,真要沖油價了,歐美的通膨基本上就無解了,坐等經濟崩盤。
當然,真發生這種事,我們也會被迫承擔後果的,高油價會遏制歐美需求,或者資源國形成新增需求,但舊的格局瓦解到新的格局誕生之間,會衝擊中國製造業 ,這也是我們不願意麵對的。
但誰都不會傻成南郭先生,真的帶美帝走出危機了,人家緩過勁來第一時間就要狠狠的揍你,畢竟中美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除非美國甘願放棄 全球霸權,這可能嗎?
所以你看,老美每次過來表示友善,跟著就會各種作死,美國也有精英,精英們也知道,跟東方大國貼貼是能解決眼前問題的,但會讓未來問題變得更嚴重 。
猥瑣發育,這就得看看雙方的基本面了。
我之前寫過文章講中國基建,流動性是水,基建是挖池子,誰的池子更大,誰就能容納更多的流動性,論起金融化來,美國還能拿什麼來賣呢 ?
所以你看,為什麼我一直這麼看好數位基建,數位經濟,這是挖一個新池子,地產的老盤子帶不動經濟了,新舊交替之間,陣痛當然會有,但方向不也給你指明了 嗎?
11月份基本上是聯準會升息最後的機會了,這次不加,就不會再有以後,坐等氾濫的流動性。
11月的機會是高峰會談,這不是幾天或一個題材的事,美國要解決目前最棘手問題,解決怎麼搞到錢讓政府開門營業,就得過來談合作。
我還記得上一輪地產大漲之前,國際資金掮客們幹的事,潘家園夫婦為什麼能發大財? 你以為中國房地產怎麼漲起來的? 漲起來前國際資金又做過什麼版面?
別對真實的世界一無所知。
還是我說的,頂級大佬在決定面試前,所有的合作細節已經敲定了。
這波美國投降了,自己找階梯下比被踢下去體面多了。
用我最愛的川寶做個封面,V他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