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漲停的意念盤,在今天開盤後逐漸恢復正常,正常就是空頭大喜,啟用工具人券商砸盤,獲利盤雲集的新能源也在關鍵時候按了核按鈕,神電池直接砸綠了創業板 。
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我一直在說,盡可能的迴避被炒高的新能源,偏愛多人以為跌了一年,夠了,也該反彈了。
漲了十倍起,跌才跌多少? 這就夠了?
現實點吧,朋友,新能源在中國已經成為過剩產能了,我們已經吊打全世界所有競爭對手了,那麼這樣的產業,還有什麼投資意義呢?
大A本質重投資,輕回報,聊起投資來,誰特麼現在需要投資新能源? 所以神創怎麼起來的,自然還會怎麼下去。
但增發1兆國債,終歸還是要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這也相當於財政加槓桿,有錢了,市場資金當然活躍起來。
老粉絲都知道,我寫過很多後土地財政時代的文章。
土地財政是以居民透支未來30年收入支持起的,扛起土地財政的從來就不是金融政策,因為無論怎樣的金融政策,無論如何鼓勵加槓桿,最後買單的都是人,沒了人口增長, 就沒了接盤俠,現在已經不是人口成長的問題了,年輕人在高房價下已經學日本玩佛系低慾望,躺平了。
沒了需求增量,你現在告訴人家,我可以給你更好的條件借錢給你,請問這錢還能藉的出去嗎?
未來長期趨勢土地財政逐漸落幕,地產稅成為地方收入的重要稅種,但現階段,還要搶救房地產,因此房產稅也就沒可能那麼快上馬。
地方上大手大腳花賣地的錢花慣了,當然會諸多不舒服。
辦一下金融體系的大小蠹蟲,玩地方債的把戲也有點玩不動了。
這其實是好事,想想看,為什麼會有400億欠債的獨山縣? 不就是金融機構勾結地方利益瞎搞嗎? 最後出了事,往地上一躺,就開始耍賴,要求上級財政解決問題,不行就一級級往上賴,最後哭唧唧的聲音大了,總能把自己摘出去。
中國大一統有兩千年歷史,中央集權和地方勢力從來都在歷史的長河裡彼此鬥爭,但從來屁股決定腦袋,一旦利益相關,人就很容易忘記初心,迷失自我,這就是亂象之根源。
我去年寫過一篇《聊聊土地財政和地方債》,寫過的,這裡就不再多說,現在土地財政幹不動了,但地方上必要的開支又不可能一下子都收掉。
問題當然很多,說太懂了容易404。
這波1兆的特別國債說穿了,就是為了補充土地財政不足帶來的窟窿。
最近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所以為什麼要把數據拔到這種高度? 一切集權,或分派的指令都來自數據的精確掌握,中國是全世界最早完成全數位化管理的國家,有了一手最詳盡的數據在手,對地方上的管理就更容易擺脫原有宏觀的空洞 了。
收入不足,加大舉債,無非是把原來各自為政的地方債,隱形債給明化了,這增加的1萬億,主要還是用於興修水利上。
之前我也在文章裡說過,財政刺激政策肯定有的,道路橋樑各種面上的基礎設施已經相當飽和了,再做增量,沒有意義,只有地下管網,水利系統,還亟待升級。
我一直是非常支持大基建的,即便再喪心病狂罵基建狂魔,4萬億政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可比4萬億之前好太多了,便利,舒適,小時候寫 作文幻想現在的生活都沒想過會這麼方便,這還不只在大城市才有,就算是四、五線小地方都能讓人感受到現代化社會帶來的舒適。
所以,這些不是國家資產嗎?
在聲討地方債的時候,也要看看這許多年來,地方建設的成果。
但怎麼說呢? 從前太過於粗放型管理總歸是惹出了許多麻煩,需要作出修補。
如果問題不是一下子產生的,又怎麼能指望問題靠幾個簡單的行政命令很快就消失? 只有小朋友才會把世界看得這麼簡單。
我每每看到很多批判現實的聲音總會嘖嘖稱奇,這些人啊,自己家裡一點小破事都能撕扯出一部《甄嬛傳》,偏偏以為外面世界那麼複雜的問題,靠幾個人,隨便下 個指令就能立刻解決,這是真傻還是裝傻?
房地產搞得的經濟繁榮透支未來,很多債欠了,不可能說一筆勾銷就一筆勾銷的,總得還上。
這幾年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北方洪澇都不是什麼稀奇事了,快速城市化,施政規劃的確實讓城市在極端氣候裡變得格外脆弱,這些都必須拿個切實的 解決辦法。
以中國的基建能力,技術上的難題倒也沒那麼大。
有問題的是如何杜絕把用來解決問題的錢拿去瞎搞,比如說給河道貼石材這種破事,你說其中沒有貓膩,恐怕沒有人信,但每次新聞出來,熱搜來了 ,總歸是有很多推諉的藉口,說穿了,財帛動人心。
所以問題的根本不是讓人性經得起考驗,而是盡可能增加的監管,減少考驗人性的機會。
專項債務,專款專用,這貼大理石的錢是不是就能拿去幹別的,補一下財政支出的缺口?
轉項支出審核權不在地方,是不是又多了監管?
系統性的問題,只能用系統性的方法來解決。
現在很多人問,為什美國壓制不了通膨,中國解決不了通貨緊縮。
我們現在有結構性通貨緊縮問題,很簡單,原來的房地產模式乾不下去了,由此帶來債務問題讓實體經濟去槓桿了。 舉個簡單例子,你被恆大暴雷嚇到了,因此暫停了買房改善計劃,並且還考慮提前把現有的房貸給還上,給自己一點安全感,這就會造成資產負債表整體縮水, 整體資金量因此變少了,市場流通性變差了,自然就會產生局部通貨緊縮。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增加需求端的信心,需求端願意舉債消費,加上槓桿才有意義。
為了解決這個結構性問題,政府把槓桿背上,用專案債的方式,專款專用,由中央財政出錢,也是給地方財政減負。
最終債務都能形成資產,只是資產到底用什麼形式金融化,或是要不要金融化,這就是會計問題了。
中國經濟有加槓桿的空間,這是好事,財政加槓桿總會填補下地產債務問題形成的流動性缺口,資本市場總會有表示的。
只不過現在這個好位置,已經有人被嚇傻了喊出了妙瓦底,挺好的,底部是嚇出籌碼的時候,空頭不打壓一下,主力怎麼拿廉價籌碼?
你看我,一直非常直白的說結論,並且堅定的看多做多,知行合一,就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