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我說過好幾次,直接上結論,信用貨幣時代,不可能有通貨緊縮,即便有,也是暫時現象,因為印鈔機工作效率可比商品生產效率高太多了。
歷史永遠是一再重複,都不用我給你們說很久以前的故事,咱就看看2015年那波,當時油價從2014年的100美元/桶,一口氣跌破30美元,大宗商品跌得連嘉能 但都差點破產了,粗鋼更是跌得比白菜還便宜,黃金差點跌破1000美元一盎司,後來一波全球大宗商品暴漲,很快都漲起來了。
從前支持通縮的所有理論都變成支持通膨了,看看,經濟學猹們就是這麼的狡猾,說啥都有道理,但就是不肯說真相:信用貨幣一生下來就是為了違約而存在的,拉 長了周期看,信用貨幣體系只要存在,通膨只會越演越烈。
我知道我說了這句話,立刻就會有很多人跳出來甩出11月份CPI、PPI數據來打臉,而且還會拿出霓虹國失去30年裡,CPI數據都沒這麼難看來戳 肺管子。
所以不妨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有件事不得不承認,過去二十年裡,房地產和外貿是貨幣投放的重要手段。
有沒有發現,自從房價漲起來了以後,好像到處都有錢了,人人都有錢了,哪哪都是有錢人,在房地產市場好的時代,空氣中都充斥著紙醉金迷。
要知道,房地產買賣讓資產負債表膨脹,你的負債變成了別人手上的現金,你一下子多了幾百萬的負債,這些錢不會憑空消失,會流通到社會中去,然後市面 上的流動性就活躍起來了。
我一直說過流動性理論,資產的價格就像水位,在高流動性的攪和下,水位會上升,攪和得越快,經濟越容易空心化,資產價格也就越高,這時候只有通膨 沒有通貨緊縮。
現在貨幣繼續投放,但因為房地產去化率跌下來,全市場普通老百姓都參與的流動性一下子降下來了,結果麼,大家都看到了,房價在跌,不管是陰跌還是大跌,量 先下來,然後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從前虛擬經濟裡玩得好的,基本上都開始在收縮,實體經濟明明沒有那麼差,但大部分人的個人感官都變差了,為什麼呢?
因為實體經濟好的地方,你參與度未必高,就像中國出口大增的機電設備,因為高度自動化,能吸納的就業其實有限,所以你說行業好,但體驗到好處的人少啊。
像那種能容納大量就業人口的低端製造業,比如說服裝、鞋帽、玩具之類的,又因為技術含量低,對產業鏈要求沒那麼高,早就被轉移走了。
沒有人會關心實際情況如何,未來會如何,人們只關心自己看到的,眼前能體會到的,一眼看過去,似乎都不太好,自然對未來的預期就變低了,於是更願意儲蓄 而不是消費。
貨幣流通速度慢下來,明明你看到那麼多水放下去,但到處都看不到錢,就是這個緣故。
由於中國家庭的財富高度集中在房地產上,房價一降,許多人對財富的預期值降低,就更加恐懼負債,會盡可能的壓縮家庭開支來盡可能的提前償還債務,這也導致了社會實際 上的資金量變少。
說穿了,這就是個轉型過程中,原來的財富傳遞模式失效,新的傳遞模式仍在探索中,產生的結構性流動性問題。
其實很容易破,也並非無解。
畢竟中國跟日本有本質上的差別,我們有完全獨立自主的金融主權,日本沒有。
我之前也說過日本通貨緊縮問題,根源是泡沫經濟以後,日本金融主權被跨國資本捏在手上,跨國資本能非常廉價的用日本積累的財富到別的地方去玩金融遊戲,搞搞差價, 日子過得甭提多爽。
這就導致日本國內無論如何放水,錢都沒辦法流通到底層民眾手中,要么被跨國資本弄走,要么被大財團拿走跟跨國資本搞海外投資去了。
同時呢,日本在科技上被美國給狠狠的打壓了,但凡日本點大科技樹,就會產生錯誤,但真的是錯的嗎?
因為美國掌握了話語權,不關日本對錯,先說你錯了,市場在美國的指示下選了另一條路,日本的科技沒辦法給本國帶來效益,自然就沒辦法投入大量資金到 科研上。
沒有新賽道,日本年輕人永遠只能在那些個傳統行業論資排輩熬,結果就是年輕人徹底喪失了對未來的信心,沒了對未來的預期,只有佛了,極簡來壓抑各種慾望, 導致整個社會越來越扭曲。
中國並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因為我們能跟美國掰腕子,能從美元主導的世界金融體系裡切蛋糕,RMB國際化已經不是一句空話。
日圓敢真的國際化,搶佔美元的地盤嗎? RMB已經這麼做了。
中國科技樹被老美說不,我們能用全產業鏈的優勢,用大國外交優勢,用龐大的市場優勢跟美國主導的模式直接PK,並且還能打的它沒脾氣。
中國的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是老美無法帶著小夥伴全面封鎖的。
我們能毫無心理壓力的從歐美工業皇冠上搶走一切,沒有人有本事幹預。
我看到大家天天逼逼什麼債務問題,都在說債務問題會加劇通貨緊縮。
債務是問題嗎? 還債才是問題!
誰告訴你欠債一定要還? 美國人比我們欠的債還多呢!
為什麼他們沒有問題,還能通膨,我們就有問題,只能通縮?
美國的生產力已經被破壞殆盡,跟我們鬧別扭搞出供應鏈問題以後,美元沒有充分流到全世界,在美國國內過剩了,資產價格下不來物價也漲起來了。
所以你看,問題沒那麼複雜,難道我們沒有印鈔機嗎? 無非是在解決結構性問題之前,濫用印鈔機會為未來的經濟埋下更多的地雷,我們不想讓經濟空心化,寧可暫時讓資產價格下來一點,夯實經濟基礎。
就像經濟學猹說的那樣,學美國,給普通老百姓每個人都發錢很容易,但發錢以後呢? 難道要一直發下去?
難道用印鈔機來掩蓋經濟轉型中遇到的問題就等於一切沒發生過?
歐美玩選舉制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把問題丟給後面倒楣的接盤俠,大家都只用急功近利就行了,但我們這邊是不行的。
物價的問題,國際大宗商品只要能起來了,立刻就有人大罵輸入性通膨,到時候還有通貨緊縮嗎?
我之前也說過,現在全球都是赤字財政,債務問題都是亞歷山大,沒有人會想要通貨緊縮,都喜歡通膨,無非是不想把通膨的好處給別人,自己背貨幣信用垮塌的鍋。
無非是現在美國想要體面的結束緊縮週期,不敢搞大宗。
東方大國正在調結構,先來個房地產依賴戒斷,新結構沒有生效前,也不想拉起大宗。
印鈔機能解決問題的事,有多難解決? 無非就是不想現在解決罷了,或者說現在解決了會造成更多問題,就先放一放。